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6的文章

[翻譯]「你讀聖經嗎?」「我讀哈利波特。」

(source: Quartz ) 粉絲們對自己所鍾愛作品的狂熱堪比信仰,對哈利波特的粉絲來說也是如此。自從哈利波特第一集在 1997 年問世後,這部關於年輕巫師的奇幻小說系列就長據熱銷排行榜,加上後來的電影版權和各式周邊商品,哈利波特引起了 超過 210 億的經濟效益 ,而這甚至還不包含位於美國奧蘭多的哈利波特主題樂園。 現在, Vanessa Zoltan 和 Caspar ter Kuile 兩位學者正在名為「哈利波特與神聖經典」 (Harry Potter and the Sacred Text) 的播客 (podcast) 上,探討哈利波特是否能算是一種新宗教的話題 。 Zoltan 和 Kuile 過去都就讀哈佛神學院,他們從今年五月開始在播客上進行每集 25 分鐘的探討,試圖回答「如果我們將我們所熱愛的書當作『聖經』來讀」會發生什麼事。

[翻譯]Pokémon Go為什麼這麼紅?腦神經科學這麼說

來源: Ted-Ed 是的,Pokémon Go 是款不僅免費、具移動定位功能,還有擴充實境的遊戲,但它為什麼這麼紅?要了解這個問題,讓我們來看看Pokémon Go背後的腦神經科學基礎,究竟是什麼促成了Pokémon Go的成功。

[美西]Las Vegas-賭城不賭博能幹嘛--Pearl Factory自己的珍珠自己挖

莫名其妙在十天內去了兩次Las Vegas,因為我對賭博完全沒興趣,所以只好找些別的事來做,其中最特別的大概就是在威尼斯人買珍珠。 Pearl Factory 是一間連鎖店,我第一次見到應該是在舊金山,不過 Las Vegas大概是專櫃密度最高的地區 吧。PF最特別的噱頭就是它可以讓顧客自己挖珍珠,櫃員會先讓你自己從小木盆裡挑選三四個蚌殼,據櫃員說法,the ugly the better(和挑生薑一個道理嗎),所以最好是挑選殼面斑駁、長滿水藻的,至於大小和重量則沒有直接關係。挑好三四個放到小木盤上以後,櫃員會再請你從中擇一,並用木夾敲三下,大喊a~loha(似乎是個標榜來自夏威夷的公司,蚌殼來源則是日本),最後櫃員會幫你撬開蚌殼,挖出珍珠、確認沒有雙珠,並將珍珠以鹽巴摩擦清理,邀請你檢視其色澤。

[SOL]How to make an attracktive city 倫敦、羅馬、洛杉磯:哪一座城市是你的理想情人?

(Source: School of Life ) 高中時的美術老師花了很多時間和學生分享她的背包客旅行,阿根廷是妻、新疆是妾,她說。 近兩年很幸運地在迥異的幾座城市生活了一段時間,每個國家和城市都有其個性,但魅力並非無跡可尋,我因此想藉機探究一座迷人的城市應該具備哪些要素。

[英國:出走倫敦]Canterbury坎特伯雷觀光指南(下):聖奧古斯丁修道院遺跡、諾曼城堡

下篇主要要來寫寫我覺得坎特伯雷最值得看的歷史景點: 聖奧古斯丁修道院遺跡 St Augustine's Abbey (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如今的坎特伯雷市已經是個非常發達的觀光景點,而一如我在上篇提到的,在出發之前我對於坎特伯雷也僅止於喬叟的作品:進香團的說故事大賽(X),但實際上坎特伯雷市所包含的遺跡之於英國歷史,卻是有著不得不提的重要性,其中又以聖奧古斯丁修道院為最, 聖奧古斯丁修道院的興衰就是天主教在英國的興衰史。 St Augustine's Abbey的歷史可追溯至 西元598年 , 奧古斯丁 奉當時Gregory教宗之令,率領使節團前往坎特伯雷所在的肯特Kent王國,向當時佔據英格蘭的Anglo-Saxon盎格魯薩克遜人 傳教 。據史學家推測,之所以選址於肯特王國包含以下原因(1)肯特國王Æthelberht 娶了信天主教的Bertha公主為妻 (2)肯特王國在英國東南有著主導性地位 (3)肯特王國與信天主教的法蘭克人Franks(居住於萊茵河中下游之日耳曼人的統稱)有著頻繁的商業往來 (4)肯特和Frank的語言相當接近,而使節團中的翻譯人員正是法蘭克人。 來源: Wikipedia:Augustine of Canterbury

[英國:出走倫敦]Canterbury坎特伯雷觀光指南(上):交通、西門公園、坎特伯里大教堂

4月12日 星期二 在結束第二學期的後一天,終於再也沒有藉口駐守(X)宿舍,決定要出走倫敦後,第一站就獻給朝思暮想的坎特伯雷。(高中的時候聽說了坎特伯雷故事集後就一直心懷好感,大概是因為當時是和十日談及神曲一起學的,相較之下"故事集"聽起來有趣多了;再次見到則是在洛杉磯的杭庭頓圖書館裡的原本,書中精緻的插圖、燙金和裝飾讓人印象深刻。) 出門前先在網路上訂了火車票,早上10點從St. Pancras出發、下午4點半返回,時間正正好都落在 super off-peak時段 內,來回只要30.3鎊,車程依車種60~90分鐘不等。(Note  網路訂票到火車站只能用機器取票 ,去窗口會被不耐煩的趕走; 往倫敦東南方的火車月台在二樓 ) ↑車票上並沒有註明時間,所以我猜只要在super off-peak時段內往返都是可以的。 依稀還可以辨認出古城的環狀範圍,粉紅色是主街

[翻譯] Amalia Ulman: 那個在Instagram上愚弄了眾人的女孩

BBC By Cadence Kinsey 7 March 2016 在 2014 年 4 月至 9 月期間, 26 歲的阿根廷裔藝術家   Amalia Ulman  將自己化身為存在於網路世界的   Instagram 女孩 。她使用那些在社群網絡上廣受觀迎的 hashtags ,試圖探討女性如何在網路上呈現自己。這場名為「傑出與完美」 (Excellences & Perfections)  的創作由三個主題組成,依序為「可愛女孩」、「甜心寶貝」和「女神」,這三種是 Ulman 發現網路上最受歡的女性形象。 為了使這份創作更具說服力, Ulman 還為 Instagram 上的她準備了一份劇本,劇情中 Ulman 搬到洛杉磯、和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並在歷經吸毒、隆乳、自甘墮落、懺悔後,最終回歸正軌並有了新男友。這場持續了五個多月的創作為 Ulman 的 Instagram 帶來了近 9 萬人次的追蹤,而直到故事完結 Ulman 才公告眾人這其實是她的作品。 這件藝術創作現正展出於倫敦兩大藝廊,並由於該作品同時包含了社群媒體操作和性別刻板印象的再製等元素而獲得廣泛關注。然而這件作品的核心議題,其實是想探討網路世代中,人們「線上」和「線下」身分的關係。 當 Ulman 在 Instagram 開始這份創作時,「人們開始討厭我,」她說道,「曾經合作過的 藝廊甚至跟我說:『你必須停止 PO 文,不然人們就再也不會認真看待你了。』」 揭露真相後,許多人批評這份作品根本是場騙局,然而即使這整件作品確實是 Ulman 精心安排的,卻仍然包含了許多真實的成分,例如她在倫敦讀藝術時曾當過伴遊。這些針對作品的批評對於 Ulman 來說正好說明了一件事:人們在真實生活和在網路上呈現的他們之間確實存在著落差。 真實性 (Authenticity) 一直是社群媒體中的核心概念,一如我們都很熟悉「做自己」、「擇你所愛」等口號。而現在這個概念正由科技公司所強化,社群媒體平台開始鼓勵甚至強制實名制和單一身分。人類學家 Daniel Miller 曾寫道:「一開始網路世界似乎拓展了匿名的範疇,意味著人們可以透過網路展現不同形式的身分、在身分間切換,並相對自由地確保多重身分的安全;但事...